4月3日,崔洪武(左)、劉欣和警犬康欣在國門前合影。
219國道上有這么一個地方,年平均8級以上大風天氣超過180天,“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風吹石頭跑,鳥都飛不了”,當?shù)孛裰V這樣描繪這里的自然環(huán)境,這就是阿拉山口。
阿拉山口口岸是國家一類陸路口岸,阿拉山口出入境邊防檢查站主要承擔鐵路客運、鐵路貨運和公路等多項邊檢任務,被稱為“風口國門”。這里有一群被稱為“風口國門衛(wèi)士”的人,挺立在風口,守護著國門。
在阿拉山口,記者見到崔洪武的時候已是深夜。他穿戴整齊,站在阿拉山口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寬軌執(zhí)勤點的值班室里等候列車到達的指令。凌晨時分,幾列來自哈薩克斯坦的貨運列車抵達。崔洪武帶領兩位同事在寒風中出發(fā),來到列車的最后一節(jié)車廂開始檢查工作,將列車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精準過濾了一遍。
這樣的工作,崔洪武已經干了10年。2013年,他從家鄉(xiāng)山東濱州入伍,分到阿拉山口,承擔鐵路、公路口岸的出入境邊防檢查任務。“我心里有一種情懷,我從18歲到這,感覺這個地方就像第二故鄉(xiāng),所以我選擇留在這里。”回憶起自己的選擇,崔洪武對記者說。
阿拉山口口岸是中歐(中亞)班列出入境的重要通道之一,近年來,班列的開行數(shù)量和密度不斷加大,每天通過口岸的出入境列車近50列,有時甚至達到60列。這對崔洪武和同事來說,意味著巨大的工作量。“一列車從車頭到車尾在1千米左右,如果是敞車,我們爬一節(jié)車廂應該是4米。不夸張的說,執(zhí)勤一個月,基本上一雙鞋子就報廢了。”
“冬天最冷的時候能到零下30多攝氏度,出門走三五步渾身就凍透了,手腳是麻的。火車車身是鐵的,戴上手套往上爬的時候就冰涼冰涼的。車體查完了身上剛出完汗,再站著等待發(fā)車,極快的時間就會把你凍得特別痛。”當記者問起天氣對工作的影響時,崔洪武說,“其實冷還好,夏天的熱是讓人最難受的,阿拉山口最熱的時候可能到40攝氏度。”
一列列火車緩緩駛入,又加速開走,崔洪武和同事們不斷重復著熟練而又如機器般嚴密準確的檢查工作。
“這項工作是在保護國家安全,出入境邊防檢查,不管是對人員還是對貨物,或者對于車體的檢查,必須要有百分之百的責任心。”崔洪武說。
旭日東升,崔洪武交接好勤務后,迎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結束了一夜的執(zhí)勤任務。此時,在宿舍里,他的妻子劉欣已經醒來,準備去執(zhí)勤。回到宿舍的崔洪武認真地審視了一遍妻子的著裝,并幫她戴好帽子。
畢業(yè)于廈門城市職業(yè)學院的劉欣每年征兵季都報名,而且每次填意向都填了“艱苦偏遠”。2017年畢業(yè),她如愿入伍,2019年來到了阿拉山口。
“我想到過艱苦,但是沒想到會有這么艱苦,當時來的時候正好刮風,風特別大。”回憶起剛剛來到阿拉山口時的情景,劉欣笑著對記者說,“能把我吹走,一點都不夸張,我那時候110斤。”
阿拉山口成了崔洪武和劉欣的交匯點。他們在這里相遇,相知,相愛,并在2020年4月步入婚姻殿堂。半年后,警犬康欣也加入這個小家庭。2020年10月,經過培訓,劉欣成為新疆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首批警犬女訓導員之一。
上午10點,第一輛入境貨車駛入阿拉山口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執(zhí)勤點,劉欣和警犬康欣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你再檢查一下那個地方,剛才康欣對那里有重嗅的動作。”劉欣對同事說,同事于是鉆到車底的檢查道,用手電又反復檢查了幾遍。
“康欣對氣味很敏感,它一旦有重嗅的動作,我一般都會讓同事重點檢查一下,反復確認到底有沒有問題。”劉欣介紹,緝毒犬主要靠嗅覺工作,帶犬民警身上的任何味道都可能對它造成影響,所以她從來不使用化妝品和護膚品。“我們是出入境的最后一道防線,責任重大。國家既然把我們放在這里,我們要對得起這身警服,對得起黨和人民對我們的信任。”
19點30分,結束了一天的工作,劉欣帶著康欣回到了犬舍,給它洗澡、喂食,整個流程走一遍,也要耗費三、四個小時。因為康欣的腳下午被石子劃破,劉欣還為它擦了藥膏。
月亮升到了半空,晚上10點多,劉欣從犬舍回到宿舍。此時,崔洪武已經穿戴整齊,準備出發(fā)。
這就是這對“95后”小夫妻的一天,普通尋常的一天。他們和所有“風口國門衛(wèi)士”都早已習慣了這樣的生活和工作。
“對未來有什么計劃?”記者問這對小夫妻。
“工作上一步一個腳印走下去,踏踏實實干好。因為邊疆的條件很苦,所以我們的心貼得更近。因為阿拉山口的風很大,所以我們的根扎得更深。”
這就是“風口國門衛(wèi)士”之“心”,忠心、愛心、責任心、進取心……
2012年12月,國務院批準設阿拉山口市,自通關以來,累計過貨4.49億噸,實現(xiàn)進出口貿易額超3000億美元,為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和發(fā)展需求作出了巨大貢獻。
新華社記者 費茂華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