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镇痛日·中国镇痛周丨冯智英教授:聚焦疼痛管理,共筑无痛未来-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10/21 10:31:51
来源:新华网

世界镇痛日·中国镇痛周丨冯智英教授:聚焦疼痛管理,共筑无痛未来

字体:

新华网北京10月21日电 国际疼痛学会自2004年起,将每年的10月11日设定为“世界镇痛日”,这一全球性行动旨在深化人们对疼痛管理的认知,驱动疼痛治疗技术的革新与应用,并确保每一位疼痛患者能获得及时、有效的关怀与治疗。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疼痛已成为威胁全球人类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特别是在慢性疼痛管理领域,依旧面临着艰巨的挑战。

当前,我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严峻考验及生活方式的快速变迁,疼痛问题尤为突出。从突如其来的急性创伤痛到长期困扰的慢性疾病痛,这些疼痛不仅侵蚀着患者的身体健康,更在其心灵深处投下阴影,对其社会功能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疼痛知识的普及,提升疼痛诊疗的整体水平,已成为医疗卫生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此背景下,新华网特别邀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主任冯智英教授,一同探讨疼痛管理的新视野、新技术,共同为提高全民的疼痛防治意识、改善疼痛患者的生活质量而携手努力。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主任冯智英教授

多角度、深层次剖析患者疼痛问题,提升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中国疼痛医学发展报告(2020)》数据显示,我国慢性疼痛患者已超过3亿人,且正以每年1000万至2000万的速度增长。疼痛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第三大健康问题。在此进程中,诊疗水平的提升无疑是疼痛学科发展的核心动力。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凭借其尖端的诊疗设备、前沿的治疗手段以及一支高素质的医疗与科研团队,为疼痛患者带来了优质的诊疗服务,并在此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与突破。

冯智英教授指出,疼痛科治疗手段的多样化,是近年来疼痛管理领域的一大亮点。除药物治疗和中医治疗等经典疗法外,微创介入治疗已成为疼痛治疗的中流砥柱。这种针对神经系统的精准疗法,在带状疱疹神经痛等顽固性疼痛的治疗中展现出了卓越的效果。通过微创介入,医生能够直接针对疼痛的具体部位和根源进行干预,从而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此外,在疼痛管理领域,冯智英教授强调,构建高效的院内多学科协作体系,对于提升慢性疼痛患者的诊疗质量和效率至关重要。疼痛学科需与其他科室紧密携手,共同为患者量身打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例如,在肿瘤疼痛管理中,疼痛科与肿瘤科、放疗科的协同作战;在带状疱疹疼痛管理中,与皮肤科、神经内科的深度融合,都生动诠释了多学科协作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已成功建立起多个多学科门诊和病房,如肿瘤疼痛多学科门诊、带状疱疹疼痛多学科门诊等。这些门诊和病房的设立,为患者提供了更为全面、个性化的疼痛管理服务。通过多学科专家的联合会诊,医生们能够从多角度、深层次剖析患者的疼痛问题,制定出更为精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升治疗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解锁认知盲区,构建全民疼痛管理知识体系

慢性疼痛影响公众身心健康,但同时公众对慢性疼痛相关知识认知度还需进一步提升。据研究成果和业内专家介绍,一方面,部分人群选择强忍疼痛并对早预防的管理方法存在认知短板;另一方面,医疗人员接受的疼痛管理教育不足,各级医疗机构疼痛科设置比例较低,慢性疼痛诊疗能力亟待提升。

冯智英教授指出,许多人在面对疼痛时,往往选择忍受或自行购药缓解,而非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这背后,反映出公众对疼痛科的认知不足。“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开设疼痛门诊已有20多年的历史,但遗憾的是,仍有许多患者对我们不够了解。”冯智英坦言,公众对疼痛学科的认知缺失,已成为制约疼痛管理发展的瓶颈。

为了打破这一现状,科普宣传显得尤为重要。冯智英教授强调,科普宣传是提升公众对疼痛学科认知的关键。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利用短视频、传统媒体等多种渠道,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背景的人群特点,量身定制宣传策略。例如,针对老年群体,更倾向于使用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进行宣传;而对于年轻人,则更多地利用短视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形式,以更加贴近他们生活方式的方式传播疼痛管理知识。

冯智英教授认为,医生不仅是治疗疾病的专家,更是科普宣传的重要推动者。他们应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向患者和公众普及疼痛管理知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疼痛观念和治疗理念。这不仅能够提升公众对疼痛学科的认知程度,还能推动疼痛管理的健康发展。

展望未来,冯智英教授对疼痛管理领域发展满怀期待。她认为,未来的疼痛管理将更加注重精准与个性化的治疗。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疼痛机制的深入研究,将有更多新的治疗方法和技术涌现,为患者提供更多选择。

此外,精准医疗将成为疼痛管理的重要趋势。通过基因检测、生物标志物等手段,医生能够更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疼痛类型和程度,从而制定出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这种精准治疗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还能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和药物副作用风险。

同时,个性化治疗也将成为疼痛管理的核心。冯智英教授表示,医生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疼痛历史、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信息,为患者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这种个性化治疗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还能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和配合度,为疼痛管理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融合人文关怀与社会支持,共筑患者无痛未来

疼痛管理不仅是一项医学技术,更是一项充满人文关怀的事业。冯智英教授指出,许多疼痛患者长期在疼痛的折磨中煎熬,这不仅严重损害了他们的身体健康,更在心灵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对其社会功能造成深远的负面影响。因此,医生在治疗疼痛的过程中,必须将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需求纳入考量,为他们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关怀与支持。

在老龄化社会日益凸显的当下,疼痛管理对于老年患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冯智英教授强调,通过科学有效的疼痛管理,可以显著提升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他们的幸福感,同时减轻家庭和社会的整体负担。这不仅是医学领域的重要议题,更是关乎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关键所在。

老年人群由于身体机能的逐渐衰退和慢性疾病的不断侵扰,疼痛问题尤为普遍且复杂。冯智英教授指出,老年疼痛患者往往需要更加细致入微、全面周到的医疗照护。这要求医生不仅具备精湛的医学技艺,更需怀揣高度的耐心与同理心,以人文关怀的温暖之光照亮每一位患者的康复之路。

除了专业的医疗照护外,冯智英教授还着重强调了社会支持在疼痛管理中的重要性。她认为,一个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能够为老年疼痛患者提供更多的关爱与帮助,包括建立健全的医疗保障体系、加强社区医疗服务建设、提升公众对疼痛问题的认知与理解等。这些举措将共同为老年疼痛患者营造一个更加友好、包容的社会环境。

在疼痛管理的实践中,人文关怀的渗透无处不在。冯智英教授提到,许多疼痛患者在长期与病魔斗争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因此,医生在治疗疼痛的同时,须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耐心的倾听与深入的沟通,了解其内心需求与困扰,提供必要的心理慰藉与疏导。这种人文关怀的力量,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与不适,更能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与勇气。

疼痛管理的深远意义不仅在于提升患者的个体生活质量,更在于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冯智英教授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疼痛问题,携手推动疼痛医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她坚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够为更多的疼痛患者带来希望与光明,共同创造一个无痛、和谐的美好未来。

【纠错】 【责任编辑:丁峰 向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