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是我国旅游供给的主力军。2024年,我国瞄准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建设,引导主要旅游景区、度假区不断精耕细作、提阶进位,19家旅游景区成功“创5A”,22家旅游度假区顺利达“国标”,持续擦亮旅游“金字招牌”,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空间载体。
12月21日,“过年——春节主题展”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开展。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这一年,5A级旅游景区成为旅游高质量发展实践地。作为我国旅游景区最高质量等级,5A级旅游景区被视为我国旅游景区的标杆。2024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确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天山托木尔景区、湖北省黄冈市麻城龟峰山景区等19家旅游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至此,我国5A级旅游景区数量达到358家。以5A级旅游景区等为代表,“国字号”景区紧跟市场需求变化,加快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品体系等方面全面“焕新”。以夜间旅游为例,中国旅游研究院调研显示,全国5A级旅游景区的夜间开放率已提升至63%。全国A级旅游景区的县域覆盖率由2012年的73%提升至2023年的93%。更多地方将创建5A级旅游景区纳入发展规划,如山西省提出梯次推动晋祠天龙山、关公故里、恒山等创建5A级旅游景区,加快形成旅游景区品牌矩阵。可以预见,2025年乃至未来一段时期,以5A级旅游景区为代表的“金字招牌”,仍将是优质旅游供给的主力军。
这一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成为旅游业转型升级的试验田。国家旅游度假区代表着我国旅游度假产品的最高水平,是适应城乡居民消费升级、满足美好休闲度假生活的核心载体。2024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确定北京市密云古北水镇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等22家旅游度假区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至此,我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数量达到85家。各个旅游度假区积极顺应市场消费趋势,丰富住宿设施度假活动和服务,持续释放消费潜力,推动住宿市场从高速增长转向平稳增长。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内住宿预订量较去年增长13.38%,度假产品预订量较去年增长8.74%,全国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内住宿市场从疫后的爆发性修复走向高质量稳健增长。不难看到,2025年乃至未来一段时期,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代表,旅游业将加速由观光旅游向兼顾观光与休闲度假转型升级,更多休闲度假类旅游产品将成为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这一年,文旅深度融合形成优质旅游供给的新动能。2024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2024年8月,“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和世界自然遗产提名项目“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居世界前列,其中世界自然遗产、文化和自然双遗产数量居世界首位。多项数据显示,以文博场馆为载体的文化遗产旅游迎来热潮。与此同时,大运河,长城、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都取得明显成效,一批标志性项目先后建成并向游人开放,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重要场所。此外,我国还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399个、重点镇198个、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00处……可以预见,2025年乃至未来一段时期,以文旅深度融合为着力点,我国将涌现出更多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度假区,将形成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强劲动力,推动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
显然,要真正实现旅游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旅游供给侧的改革创新仍是未来发展的关键着力点。随着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升,消费者对旅游的需求正在从观光旅游加快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这就迫切需要开发更具有文化特色、休闲体验和度假品质的优质文化旅游产品。而无论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基础设施水平,还是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都是旅游行业的质量标杆,是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代表,也必将在旅游供给侧改革中继续承担优化资源整合、引导行业变革、形成示范效应的主角。
展望2025年,伴随政策利好效应和大众旅游需求进一步释放,以高等级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为代表,以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为动力,各地将加快构建旅游精品供给体系,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技术改造、产品更新、业态升级,积极开发适应市场发展趋势的新产品、新业态,打造引领市场发展的新场景、新模式,用新供给拉动新消费,进一步激发旅游消费潜力,为拉动服务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作出新贡献。
(作者:左登基,新时代文旅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以上报告由新华网文化产业研究院与新时代文化旅游研究院联合发布